王洋辰, 王久祎, 王艳芝, 乔丕忠, 聂柯夫, 贾磊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与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ete, NC)界面粘结性能与断裂行为的复杂机制,为了揭示界面粗糙度与介观结构特征对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通过界面直接拉伸与直接剪切试验对比光滑、高压水枪、喷砂和凿毛四种界面处理方法的粘结强度,结合激光扫描定量表征界面粗糙度;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重构UHPC-NC三维介观结构,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分割孔隙、纤维等特征;建立基于X-CT数据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模拟界面损伤演化与裂纹扩展过程.结果显示,凿毛处理界面粗糙度最高,其直接抗拉与直接抗剪强度分别较光滑界面提升123%和126%;X-CT显示界面存在水化过渡区,其影响着界面化学粘结力,且孔隙率较NC基体显著降低,钢纤维向NC基体渗透形成机械咬合;有限元模拟表明界面失效由NC基体拉伸破坏与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裂纹扩展共同主导,混合破坏模式预测结果与试验观察一致.界面粗糙度通过增强机械咬合与化学键合提升粘结强度,介观结构缺陷调控裂纹扩展路径,研究成果为混凝土界面优化设计与修复工程提供了多尺度分析方法支撑.